144第三次工业革命(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org</b> 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只要简单地动动脑子,就能明白室温超导如果真的实现了的话,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眼下这个二十世纪早期,欧美等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还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尾声阶段。

人们已经切身体会到了,电力在改善人类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取得的重大贡献。

可是现在仍然有两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制约着电力进一步的发展。

一是电力的来源问题。

现在的发电厂,基本上都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而且主要是煤炭,来释放热能,然后再利用加热水产生的蒸汽,带动发电机运转来进行发电。

二是电力传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尤其是传输的距离越长,能量损耗的就越多。

这就导致人们只能在工业地区就近的建立发电厂,利用缩短距离的方式来尽可能的降低损耗。

如果真的能实现常压下的室温超导,甚至都不需要室温,只需要在冰的熔点零摄氏度,或者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点两百开尔文附近,能够实现常压下超导的话,对人类来说都能算是半个工业革命。

在电力运输上,无论多么远的距离,都不再是问题。

在交通出行上,两个轮子的电动车能比F1赛车还跑得快。

而且电池储能问题也能够解决,到时候给一辆电动车充满电,比给一辆油车加满油还迅速。

实现室温超导之后,也别搞什么磁悬浮列车了,有轨道束缚终究还是不太方便。

直接上磁悬浮公路,他不香吗?

芯片技术也能跟着超导的实现而突飞猛进,一直制约芯片发展的散热问题突然得到解决,那么芯片的运算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或许到时候的人工智能,会比那个乍一看很美的ChatGPT更加惊艳。

至于说超导引发的能源紧张问题要怎么解决?

拜托,都已经掌握超导技术了,那么可控核聚变不就是早晚的事儿了吗?

上面说室温超导算半个工业革命,可控核聚变则补齐了剩下的那半个。

这两项技术加在一起,发起一场完整的工业革命完全没有问题。

说不定到时候人类社会,真就能够跑步进入共嗯主义了。

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人说是航空航天,有人说电子计算机,有人说是生物技术,也有人说是纳米技术……

但这些东西,怎么和“超导”加“可控核聚变”相比?

1986年,瑞士苏黎士的两位物理学家,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和卡尔·米勒搞出来了陶瓷超导,用“高达”三十三开尔文的临界温度,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超导临界温度不可能超过三十开尔文的观点。

结果到了第二年,他们两位就凭借陶瓷超导的功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得奖速度,在诺贝尔奖史上已经能算非常快的了,可见物理学界对超导技术取得突破的渴望有多么强烈。

陈慕武之前忽悠哥本哈根的仁科芳雄,让他离开丹麦去荷兰莱顿大学研究超导,本意是为了让本人点歪他们的科技树。

但他现在觉得自己的那些举动,有一定的可能会无心插柳。

如果仁科芳雄因为过多地接触到了金属铊,导致中毒,最终英年早逝的话,陈慕武可能会说,这是物理学界的一大遗憾,总有英雄会牺牲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

如果上述情况没有发生,仁科芳雄在欧洲学有所成,平安回国。

然后按照历史原本的发展轨迹,他仍然成为本研究原子弹的“仁计划”的负责人,那么陈慕武有信心提前几年,就为那个一衣带水的邻邦送去胖子和小男孩。

可如果回国之后的仁科芳雄,没有发起并参与到“仁计划”当中,而是成功地被陈慕武领上了超导的“正道”,并在本国内开枝散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子徒孙,前仆后继地投身超导事业上的话,搞不好在这个时间线上,本人真能在超导研究上搞出些什么大新闻。

虽然本也存在有不少的学术造假问题,但是和三哥比起来,还真是小巫见大巫。

超导的一个最显著的特性,就是电阻变成了零。

可是仅有电阻变成零,却不能说明,材料已经进入到了超导状态。

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你拿一个万用表,把档位调到测电阻的那一档。

然后再让两根表笔相对接,万用表上显示的电阻也是零。

这能说明万用表的两根表笔,也在常温常压下进入到了超导状态吗?

不能!

这只能说明,你他妈的把万用表给搞短路啦!

本人好歹还有那么一点儿羞耻心存在,几年前的那个学术妲己被指出学术造假之后,可以走那个“道歉、鞠躬”的流程。

实在不行,还能让自己的导师来自杀谢罪。

但是三哥的学术造假,完全没有什么心理上的压力存在。

他们面对别人提出来不能复现实验现象这件事,给出来的解决办法是,坐忘道:请另一位三哥出面,利用前一位三哥提供的材料,来证明前一位三哥的实验没有问题。

但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不会公开的,制备出来的材料也是不会公开。

至于为什么你做出来了同样的材料,却没能实现室温超导?

那大概是因为太平洋西岸的环境不适合搞室温超导研究,室温超导只有在太平洋东岸才可以做到。

这国怎,我陷思,定体问……

以上种种原因,让陈慕武不觉得他今天向拉曼宣传“超导是未来物理学主流”这件事,会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他只是今天看到了这个印度物理学的先行者,就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而已,根本就没指望拉曼能被自己成功忽悠,把他所说的一切都记到了心上,回到印度之后,就立刻就在加尔各答大学组建低温物理团队,在超导问题上展开科学研究。

毕竟印度又不是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脱亚入欧,已经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的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