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佛本是道(2 / 2)

加入书签

可以想像得到,这样拥有超级巨星的球队一旦爆发出状态,那简直就是所有球队的噩梦!

潘毅点点头,摸了摸瓦伦蒂娜的头发,表示赞赏。

这个女人,在约克城混了一年后,足球见识也是增长了不少啊。

“那么,你教教我,该怎么踢葡萄牙?”潘毅笑道。

“我哪知道?”瓦伦蒂娜啐了一声,“我只知道,你心里肯定有数。”

“那就行,那你就别替我操心啦。”潘毅拉着瓦伦蒂娜往屋里走,“走,趁还有时间,我们来做一下早操吧!”

——

下午,瑞典队开始了他们备战欧洲杯决赛最重要的一场战术会议。

潘毅需要通过这一场会议,明明白白地让所有的球员都清楚地知道,比赛要怎么打。

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围绕着这一套战术进行演练跟磨合。

“葡萄牙这支球队的踢法很有特点,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能够很清楚明白地搞懂他们的打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有把握地战胜它!”

潘毅的话让在场不少人都点头。

确实,你如果想要击败一个敌人,那你就必须得先知道对方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这样你才能够避开对方的优势,攻击对方的劣势。

“葡萄牙特点非常明显,他们是世界足坛拉丁风格的代表球队,有着出类拔萃的个人技术,并且有一个超级巨星,C罗!”

说话的时候,潘毅的眼睛始终在球员的身上转着。

他看得出来,所有人都非常专心,非常认真地听着。

因为他们好不容易再一次杀入了决赛,他们比谁都希望能够亲手创造自己国家足球的新历史。

“我们龙国有个鲁姓先贤说过一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这句话用在葡萄牙身上也非常合适。那就是他们最强大的地方,实际上也就是他们最大的命门,他们最厉害的地方恰恰就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

说到这里的时候,潘毅让开了自己的身子,让所有的球员都可以看到他身后战术板上早就已经画下来的葡萄牙的战术阵型图。

在这个面板上,画的是一个4-1-3-2阵型,而这也是葡萄牙在本届欧洲杯最常用的一套阵型。

“我明白了。”队长伊布走到战术板前,指了指前锋位置,“你说的他们最大的命门,就是C罗。C罗无疑是葡萄牙队最犀利的武器,但只要我们控制住了这把武器,那葡萄牙就闹腾不出什么动静了。”

“是,也不是。”潘毅笑道,“C罗确实很厉害,也是他们最强大的地方。但我们这场比赛不需要太过关注于他。”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全世界人都知道踢葡萄牙都必须防住C罗,就像踢瑞典要防住伊布一样。

而现在潘毅却说不需要关注C罗???

这次他葫芦里又是卖的什么药啊?

他们哪里知道,潘毅心里是有数的。

从他前世的经验来看,葡萄牙在进入决赛之后,C罗其实已经是有点强弩之末了。

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且几乎满勤出场的2015-2016赛季之后,C罗马上来参加欧洲杯比赛,其实身体状况并不是在最佳状态。

C罗的身上甚至还有伤病的隐患存在的。

特别是他的左边膝盖,几乎已经成为了C罗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个部位正是近年来困扰C罗的最大伤病所在,最早在曼联效力时就已经出现过。

而在2013-14赛季,C罗甚至大部分时间都是带伤出战,其中左膝盖髌骨损伤就是主要问题,他还险些因此无缘巴西世界杯。

过去的两个赛季,C罗也出现了多次膝盖不适的情况,不过没有让他长期伤停。

在欧洲杯赛场,C罗领军的葡萄牙虽然一路杀进决赛,不过C罗的身体还是负荷太重。

在半决赛踢威尔士之前,在在葡萄牙国家队的训练场上,C罗就曾经突然停止了训练,而是径直走到了场边,在一个椅子上坐了下来,他捂着自己的左侧膝盖,好像出现了不适的情况。

很长一段时间,葡萄牙人都是在场边休息,一直捂着左侧膝盖,考虑到C罗的左侧膝盖伤病史,很多人猜测他有可能旧伤复发。

但C罗最终还是出现在了比赛场上,踢满了九十分钟且打进一球,这也让所有葡萄牙人放下心来。

潘毅却知道,这时的C罗已经不堪重负了。

在前世,葡萄牙是跟法国进行了决赛。

在比赛中的一次拼抢中,法国队帕耶撞到了C罗,然后很快C罗就因为膝盖的旧伤无法坚持比赛,最后被替换下场。

按理说,帕耶的那次冲撞并不是特别的夸张,但正因为C罗有旧伤,就导致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冲击,也就成为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上在他还在场的半小时时间里,C罗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

一个带伤上阵的球员,他势必很难发挥出自己100%的能力,特别是像C罗这样以速度和冲击力见长的球员。

这也就是潘毅的根据,那就是在决赛中,C罗并不是威胁最大的球员——不管他最终会不会受伤离场。

当然,潘毅是不会把这样的“预言”全说给大家听的。

他告诉大家的,只是对C罗的分析,以及其身体状况的预测,然后得出其并不在最佳状态的结论。

“葡萄牙最值得让人提防的,是他们简洁的作战风格。”潘毅开始阐述今天的要点。

与西班牙、德国、或是法国不同,葡萄牙在整体球员的个人能力上并不算上佳。在比赛当中,球队并不一味追求控球,尤其在淘汰赛阶段,其控球率都低于对手。

但他们为什么可以一路杀进决赛?用运气来解释肯定是不够的。

首先,葡萄牙队的进攻技术质量较高,球队的传球能力较好,且长传次数较多。球队的运球突破能力较强,个人运球突破成功率较高。球队射门效率一般,但射门次数较多,也导致可以进球。

第二,葡萄牙队的防守技术极具攻击性。球队场均抢断次数多,且前场抢断所占比例与后场相近。进入到淘汰赛阶段,球队的解围球数量明显增加,前场解围次数略低于后场。球队铲球技术运用合理,铲球次数多且铲球成功率高。

第三,葡萄牙队进攻战术强调简洁快速,重视定位球配合。球队的七成进球都是在中场开始发动,这些进球主要在中场发动,并从右路完成助攻。

此外,球队八成以上进球是在禁区内完成。球队角球准备充分,经常依靠精心策划的战术角球来为C罗创造头球射门得分的机会。

第四:葡萄牙队的防守战术强调人数优势,擅长人盯人防守。球队在前、后场的防守行为比较均衡,后场的防守行为略多于前场。

球队非常注重第一时间的防守行为,“丢球后立即防守”的战术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整体防守时,后防线后撤较大,以获得防守上的人数优势;在局部防守时,则采用人盯人的防守战术。

“或许他们的表现并不出众,比赛场面也相对沉闷,但这样的对手反而是最可怕的。”

葡萄牙在欧洲杯上的踢法,也体现了主帅费尔南多·桑托斯的务实简洁作风。

但这样的作风,若从战术角度而言,却非常适合带领球队在国际赛跟对手抗衡。

而且费尔南多·桑托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葡萄牙队从小组赛开始就进行了很多位置的调整。

一开始他们在小组赛阶段使用平行4-4-2,但球员配搭和整体表现都未如理想,特别是中卫卡瓦略已经力不从心,右边卫维埃里尼亚防守力不足,中场穆蒂尼奥和戈麦斯球风偏慢,拖慢了纳尼和C罗的快攻速率。

由于这个情况,当进入淘汰赛阶段时,费尔南多·桑托斯便作出微调,先把阵型转为菱形的4-1-3-2。

然后中卫和右边卫换上同效力南安普敦的丰特和塞德里克,中场开始启用年轻的、跑动型的雷纳托·桑谢斯,以及串连能力更强的、在切尔西表现出色的贝尔纳多·席尔瓦。

同时,威廉·卡瓦略继续担任防守型后腰,若昂·马里奥则移向左边。

经过微调后,球队对于比赛场面的控制和抗压力越来越成熟,并一直沿用此阵型至决赛。

“任何想要化解葡萄牙这一套战术的球队,一种就是整体压出来打,压迫对手,他们最终会在对手的压迫和拉扯下露出破绽。也就是说,在他们打出致命反击之前,就击倒他们!”

“还有一种就是放低自身的姿态,先求稳住防守,让葡萄牙出来攻,然后再反打他们的反击。这一套战术比较稳,但却不一定奏效,因为费尔南多·桑托斯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说到这里的时候,潘毅用平板电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一段短片,是切尔西对阵拜仁的欧冠决赛片断。

“就像这场比赛一样,我会采用折中的方式,不会去高压对手,也不会收回防守,而是在中场展开绞杀。”

“这么做,既不会因为整体压上而导致后防漏洞过大,也不会因为我们过于后缩而让葡萄牙产生警惕心理。”

“在位置上,我们需要收缩三条线的距离,减少控制的区域,这样可以在尽量少的跑动范围内,保证更大的防守强度!”

“还有,所有人都要保持10米以内的距离……”

随着潘毅的娓娓道来,很多球员都会打从心底佩服这套战术的设计了。

攻中带守,守中带攻,可以说是非常适合踢葡萄牙这样的球队了。

而且,本身这个打法也很适合瑞典队。

毕竟你让瑞典队去全场高压,去跟对手拼控球,说实话是很难做到的。

不是每个队都是巴萨,都拥有哈白布梅的!

而且在防守的布置上,他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这样的防守只要他们自己不出现致命失误,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瑞典队的球门不失。

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要保证战术执行到位,那再耐心地去寻找葡萄牙后防的空当,争取攻破他们的球门,就变得很有可能。

当然,这也需要瑞典队所有球员保持好球队的层次,像潘毅在战术板上画的那样,与队友保持好距离,对对手进行扇形防守。

这样,才不会出现混乱无序的场面,否则到头来自己没折腾掉对方,反而把自己给折腾掉了。

还有就是潘毅刚才说的,葡萄牙最强的地方是C罗,但这同时也是他们的弱点。

一旦C罗发挥不佳,甚至受伤离场,那么他们在前场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攻击点,他们的反击速度变成只能依赖纳尼一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典队在防守时就更不容易被他们快速的反击来拉扯出更多的空当。

而对于潘毅前世记忆中,在欧洲杯决赛中打入致胜进球的替补前锋埃德尔……

说实话他一生大概就只爆种了这么一回,只是这一回,正好是出现在了欧洲杯决赛这样的重大舞台上。

在那之前,他是英超大水货;在那之后,他依然是无人问津。

所以潘毅自然对此也有对策,就是好好地派人磨一磨他,让他就那么一直平凡下去吧……

(本章完)

<!--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info</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