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货币体系自行完善(2 / 2)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五亿人口!

这事,仅仅是想一下,就让人激动得无以复加,纵观古往今来的历史,人口过亿的时代都少之又少,大明却有机会抵达五亿这个巅峰。

这将是一个何等震烁千古的盛世!

陈循立即着人去差办拨款给邓州造船厂——这个倒也简单,登州造船厂本来就在大明银行有户头,直接让大明银行拨款,然后李顺达拿着这个钱去东宫军研院购买火力重炮就行了。

整个过程甚至可以简化一下,李顺达拿一个大明银行的票据给东宫军研院,而东宫军研院则拿着票据到大明银行总行里,把钱划拨到东宫军研院的户头上。

银行的钱都也不动。

但物资和财富却流转了起来。

这个操作,近期已经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牵扯到大宗交易的时候,交易双方都乐意采用这个方案,甚至在开始流行宝钞的西洋诸邦国,也可以如此操作了。

嗯……

大明银行早就跟随海贸船队,去西洋诸国建立了分行。

也就是说,大明这边拿着一张张票据,就能去西洋诸国带回大量物资回来,都是真金白银,当然,做人不能目光短浅。

大明银行连战事中的中南半岛诸多都可以来大明汇兑白银。

对西洋诸国更是守信。

只要你拿着票据或者宝钞来银行,不论是汇兑白银还是黄金,只要符合程序,都会直接办理,绝不敢因为这点蝇头小利而破坏大明宝钞的国家信用。

李顺达拿到钱后,根本不愿意在户部呆了,立即告退,先去大明银行,再去东宫军研院。

争取三天之内办妥所有事情。

然后坐等签收巡洋舰需要的火力重炮。

看着李顺达拿着户部的条子走后,朱见济若有所思,「陈循,这么看的话,增印十亿两宝钞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了?」

大明的国家项目,根本不需要真金白银流动。

用票据……嗯,类似于支票。

用票据就可以办到了。

陈循道:「陛下,还是要增印的,毕竟这些交易之间生产了相应的物资,那就应该有相应的货币进入市场,否则物资一直增加,货币总量不变的话,物资就会贬值严重,长久下去,就会破坏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从而增加百姓持有的宝钞的风险性。」

宝钞太值钱,百姓因为一些琐碎事破损或者丢失了宝钞,有可能一张宝钞就是他们一家人的生家性命,还是要让宝钞稳定在当下的价值上。

朱见济微微颔首,「目前的大明宝钞,已经是赞新的货币体系了,在国内,大明宝钞基本上取代了铜板和白银,户部这边准备出台个政策,今后物价不以铜板和白银为标准,而以宝钞的面额为标准。」

陈循想了想,「可行」

现在大明宝钞的面额有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和一两,而在市场的推动下,货币体系正在自行完善。

基本上形成了物价和宝钞面额挂钩的雏形。

比如买米,按照《三系书》的标准,一斤大米的官方售价是十到十五文大明宝钞之间,看米的成色而浮动,而盐更贵一点,一斤三十文。<!--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org</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