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医卫改革任重道远(2 / 2)

加入书签

大家想的是广安帝陛下的用意,一定是官学扩容几年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取消官学扩容——不可能一直让官学保持这么大规模的读书人。

那样的话

,读书人就烂大街了。

不过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下沉到地方州县后,大明的官员队伍一下子暴增了数万人之多,一时间大明地方上能被起用的读书人都去当官入仕了。

开始还有人上奏说此举会造成冗官。

但随着这些部门下沉后,公检法一整套体系逐渐形成雏形,各司其职,州县的政事运转变得越发有条理起来,而民间治安在刑部下沉成立地方分局后,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国泰民安之风越发笃稳,加上公检法体系的独立和相互制约、掣肘,让官场风气变得清明了许多,说冗官的章折便渐渐没了声息。

另一方面,经历过数年的发展,加上国库不遗余力的支持,医卫司终于在全国所有承宣布政使司的府衙所在城市,建立了总医院。

广安五年盛夏,医卫司上奏,请求在金边、万象、交趾、大城、占城五大承宣布政使司府衙所在地,建立总医院。

广安帝准奏,并令国库拨款支持。

同年,医卫司上呈了一封策划书:因为人口暴增,拟在全国各地州、县城中没有医院的地方,建立州府医院下辖分院。

此事之前已经在施行,不过只是在人口较多的州县落实了。

人口偏少的州县,没有条件。

也没有需求。

现在承宣布政使司所在府城的总医院已经全部到位,按照早些年广安帝陛下的指示,接下来该落实州城、县城的医院了。

最后,将会在乡镇也成立医院。

在全国建立一个完善的、一整套的医疗体系。

朱见济亲自主持了一个大朝会,把医卫司的策划书丢出去让文武百官讨论,不出意外,反对声一片,因为都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事情。

全国如此之多的州县,每一个州县都要建立一个官办医院,这得需要多少钱?

何况以后还要在乡镇上建立。

国库哪有这么多钱!

朱见济也知道这个状况,所以讨论之余,便问医卫司司长,可有良策。

医卫司司长其实早就面禀过朱见济关于资金的解决之道,知道陛下是让他在大朝会上来说服群臣,于是出列说诸位同僚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国库只需要拨一部分,其余大部分的资金,将由医卫司出面从大明银行贷款,之后地方医院盈利之后,再还了这贷款便是。

便有一位六部郎中出列询问,能确保各地医院一定盈利?

医卫司司长便哈哈一笑,反问了那位郎中一句,可知我大明如今有多少人口了,如此庞大的人口,地方官府医院会亏损么?

大明本地人口,已经超过一亿五千万了!

而人不可能永远不生病。

医卫司下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闭嘴了:「承宣布政使司所在府城的总医院,陆续成立,成立最早的那一批,根据半月前上报的财报,如京畿总医院春季的总收入是三百二十万两,盈利是三十七万两!」

京畿总医院是个暴利机构!

因为在医院花的钱多钱少,都是医院说了算。

京畿本来就富贵云集。

舍得花钱的人多!

当然,医卫司其实是报喜不报忧,按照陛下的意思,在京畿和江南等富庶之地,各地医院的医生对富贵人家的病人,下手极狠!

所以京畿和江南各地的医院,盈利很高。

但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河套地区和哈密地区等地的医院,甚至还要补贴病人的医药费——这也是广安帝陛下的意思,劫富济贫嘛。

所以这些地方的医院,其实在亏损。

因此医卫改革依然任重道远。<!--ov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tpsge.org</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