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苏醒(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我是谁?”

“这里是哪里?”

少女灵动的眸子漾出生气,渐渐复苏,她像是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梦里忘记了许多东西。

在那场漫无边际的梦境里,她的耳畔时常会响起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个温润清澈,如春水初生时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一个却低沉冷冽,如千年不化的冰,独自行走过千万年的孤独寂寞,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温暖他,融化他,告诉他,不要那么寂寞啊,这个世界还有我陪着你。

那两个声音如同暗夜里的一束光,指引着她从时间的尽头走来,冲破了那无尽的黑暗。

于是,在这梦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在这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少女终于醒了过来。

她的手指颤了又颤,抚着额头撑着身坐了起来,仿若沉睡千年重新苏醒那一刻,少女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孩子般的迷蒙和无知。

她茫然的看着四周,昏暗的岩洞,一束微弱的光从洞顶投射了下来,岩洞的四壁都挂满了绿色的藤蔓,有水顺着岩壁渗了下来,汇聚在她身下的水潭里。

唯一纯白色的花,盛放在碧水寒潭中,像是在守护着什么,又像是在遮掩什么,少女的眸子里全是迷茫。

不知今夕何夕,亦忘记了自己是谁,唯有脸颊两侧冰冷的泪滴在告诉她,那是一场很痛苦很痛苦的梦。

密密麻麻的白色花朵围绕着她躺着的那张寒玉床次第开放,她躺在寒玉床的中间,有一种说不出的肃穆和庄严。

她沉默了片刻,有些不可思议的看了看,一个词从她脑海中蹦了出来。

“这是灵堂吗?”

那一刻,少女生出了一丝自己好似正躺在灵堂之上的荒谬感,此情此景,好似下一秒就有人挨个进来祭拜她。

她抬起手在自己的眼前晃了晃,然后狠狠的掐了掐自己的脸,剧痛袭来,痛得她龇牙咧嘴。

会痛,没死。

她松了口气,尝试着从寒玉床上爬起来,动了两下,手脚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使不出来。

嗯?

她这么弱的吗?

这时,一样东西顺着她的袖口滑落,落在寒玉床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她好奇的捡起来一看,是一支用上好的白玉制成的簪子。

簪子的顶端雕刻着一朵昙花,如凝脂一般的质地更显得那朵昙花雪魄冰姿,昙花的花蕊上还停着一只栩栩如生正欲展翅的玉蝶,那玉蝶灵动极了,仿佛随时都会飞走一般。

她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中,看到那支簪子的那一刻,过往的记忆如同潮水一般涌进了她的脑海中,她终于想起来自己是谁。

这支簪子名叫水灵光,是她的夫君送给她的,是她当初离开明渊城时唯一带上的东西,也是她跳崖时紧紧握在手里的东西。

水无痕,灵光一现,烟水寒潭,孤风月,惹残烟,情思邈邈遗蝶梦,一梦千年,飞舞黯淡秋水间。

簪子上的昙花名叫雪魄昙花,蝴蝶叫做水灵光,为云隐国至情的圣物,代表忠贞不二的感情,昙花不谢,灵光不灭,此情不变。

而她的名字,叫凌汐池。

眼泪从她的眼角疯狂涌了出来。

这是一场梦吗?

那这一梦,又过了多少年?

她呆呆的坐了很久,像是猛然反应过来什么,连忙上下左右看了看自己。

衣服还是她跳崖时穿的那一套,只是已经破破烂烂,看起来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她又凑到水潭上照了照,依旧是那张脸,她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她还是她。

想起前尘往事,她的心一阵酸涩,与此同时,心中那阵阵传来的疼痛也在清晰无比的告诉她,她还活着。

她开始回忆起那日,她抱着必死的心跳下了亡鸟峡,就在她以为会摔得粉身碎骨的那一刻,突然有什么东西缠住了她的腰,像是一根无比巨大的藤蔓,将她硬生生的挂在了半山腰,她来不及看那是什么,便晕了过去。

再然后,她醒来就是这里了。

难道是有什么高人救了她?

可这里也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除了她,连个鬼影都没有。

她伸手去摘水潭里的花,指尖刚触碰到花瓣,就像触碰在寒冰之上,整个手指瞬间凝结了一层淡淡的白霜,或许是刚醒过来的缘故,她没感觉到冷,就觉得手指木木的,微微一用力便将那花摘了下来,拿在手上把玩着,心中百思不得其解,着实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更不知道她如今身处何方。

她想起那日她将自己的功力传给萧惜惟时,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极力的在阻止她,在最后关键的时刻将她弹开了,替她保留了一丝元气,莫非,她就是因为这样才侥幸活下来的?

思忖了片刻后,她将手中的花放到了一旁,尝试运转体内的真气,果不其然,她能感受到自己丹田内还有真气在流动,只是经脉受损太严重了,完全使不出来。

现在的她,估计连个十岁大的小孩都打不过。

横竖想不明白,她干脆从寒玉床上爬了起来,准备出去探探情况。

沿着寒潭上的几块石头起身走了出去,刚走到水潭边上,便见有条小路直通洞外,路上坑坑洼洼的,还有一些深浅不一的脚印,她心中一喜,有脚印便证明这里除了她之外,还有其他的人。

“有人吗?”

凌汐池抬起脚步踩着地上的脚印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发出声音。

不知走了有多久,眼看着离洞口越来越近,她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有人在吗?”

这时,远处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一道人影突然出现在洞口,挡住了大半的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